2025年7月8日,法治日报刊发《甘肃玉门检察推动人工智能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

《法治日报》截图
从人工筛查到智能预警,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检察院立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加快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
2023年6月,该院组建数字检察攻坚团队,坚持“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运用”,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社会保障金监管不到位类案监督模型”。模型打通公安、社保、医保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只需导入数据运行一次,便可自动生成监督线索,及时发现冒领、错领社保金等行为。模型上架两年来,因其便捷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特性,已被全省18个基层检察院应用,累计发现监督线索230余条,成案30余件,监督类案18件,推动整改问题40个。
玉门市是甘肃省能源重镇,农民工欠薪纠纷、工伤纠纷多发。玉门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对欠薪高发行业、企业进行精准分析,应用DeepSeek生成《企业劳动用工合规指引》《农民工维权普法清单》,向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欠薪治理。同时,精准应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的“弱势劳动者民事检察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与人工比对,发现拖欠劳动者薪酬等问题线索。今年上半年,共依托该模型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5件,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42万余元。目前,全市农民工欠薪纠纷调解成功率从76%跃升至95%。
玉门市检察院将DeepSeek深度融入案情分析、证据审查、文书起草、法律检索全流程,不仅可以高效分担基础性工作,还能以“专家”身份协助构建监督模型。目前,简单刑事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25天,监督案件数量大幅提升。该院组织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开设“数字检察讲堂”,让干警快速掌握数据挖掘与模型应用技能,引导干警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开拓视野,进一步夯实数字检察人才储备。
玉门市检察院探索应用人工智能,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在刑事执行领域探索推行“驻所检察+AI监控巡查”模式,对在押人员行为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监督意见采纳率达100%;依法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利用电子定位与轨迹分析技术,对社区矫正对象是否存在脱管、漏管情形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切实杜绝脱管、漏管风险;依托“水域生态数字保护模型”,融合无人机巡航与卫星影像,助力发现并整治违法占地行为,清理河道10公里,恢复耕地200余亩。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时,该院利用DeepSeek精准分析争议焦点,自动生成赔偿方案和建议,推动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2024年以来,共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化解民事纠纷26件,赔偿款到位率提高40%。 (作者:赵佳丽 王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