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se69

您所在位置:
takse69 > 陇检要闻 > 媒眼看陇检 > 正文
媒眼看陇检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媒眼看陇检248】民主与法制时报 破困局 建机制 甘肃凉州检察监督让542万元欠薪“归位”

时间:2025-10-21 09:24:08  作者: 点击数:

2025年10月17日,民主与法制时报刊发《破困局 建机制 甘肃凉州检察监督让542万元欠薪“归位”》。

《民主与法制时报》截图

“我们终于拿到工资了!”今年8月27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检察院牵头组织的甲建设集团、乙药业公司、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欠薪问题专项推进会上,涉事企业再次承诺加快清偿进度。一场持续19个月、涉及542万元的欠薪纠纷,在检察机关的依法监督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相关企业已累计支付劳动者工资500万元。

资金去哪儿了?

多层分包引发欠薪连锁反应

“药业公司说已经付了7000多万元的工程款,可为啥到我们这就没钱发工资了呢?”2024年4月23日,乙药业公司门口,第二次前来索要工资的钢筋工毛某,激动地向正在现场协调的凉州区检察院检察官何磊表达着困惑。毛某身后,聚集了200多名工友,要求企业支付被拖欠工资。

2022年12月19日,甘肃甲建设集团中标乙药业公司升级改造项目,合同造价9458万元。次年1月,甲建设集团将劳务部分分包给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至2024年6月工程完工,乙药业公司已向甲建设集团支付工程款7830万元,甲建设集团向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支付款项5173万元,其中劳务费用2804万元。然而,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仍拖欠265名工人工资共计542.85万元,经人社部门三次责令支付仍未履行。

“资金看似充足却仍拖欠工资,钱到底去哪儿了?”带着疑问,何磊仔细查阅了财务凭证,发现了其中的关键线索。原来,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将本该用于支付工资的112万元劳务费挪用于购买设备材料,而甲建设集团在支付过程中也从未明确区分劳务费用与材料费用。

“这不是简单的资金链紧张,而是多层分包制度漏洞引发的连锁反应。”何磊在分析分包合同时指出,“甲建设集团不仅进行了违法分包,还在合同中混淆费用类别,导致分包方在资金使用中‘拆东补西’,最终挤占了劳务工资。”

介入破局

监督立案厘清“糊涂账”

“我们不想告安经理,他只是账没算清楚。”2024年9月,检察官走访被欠薪人员时,木工班长宋某的一番话引发办案组深思。原来,工人们普遍认为拖欠工资的根源在于总包单位,反而对分包商安某抱有谅解。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对案件的立案审查。人社部门移送至公安机关的线索三次被退回,理由均是“聚众讨薪工人未正式通过人社部门投诉举报”。

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安某也一再表示:“我真不是有意拖欠工资,确实是资金周转困难。”此时,距工人们首次集体讨薪已过去8个月。

“必须推动案件进入法定程序,同时彻底厘清违法分包事实。”2024年11月18日,凉州区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办案组连续两周往返于三家公司和人社部门、公安机关之间调查取证、核查案情,“解题思路”逐渐清晰。

六方协调会上,何磊展示了一系列比对数据:“甲建设集团支付的2804万元劳务费中,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际用于发放工资的仅为2692万元,其余112万元被用于采购材料。依据刑法相关规定,这已构成‘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这一分析为案件依法立案提供了依据。

立案问题刚获突破,工资数额认定又成为新的难题。由于甲建设集团迟迟未与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完成验收决算,工人工资清单始终是笔“糊涂账”。公安机关立案当天,检察办案组就进驻办案区,在堆积如山的凭证中开始审查。办案组发现,甲建设集团给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支付的劳务费中,另有300万元被计入“专业分包费用”,导致工资核算出现重大偏差。“违法分包造成费用类别混乱,连企业自身也难以核算清楚。”何磊在分析相关支付凭证时表示。

500万元保证金兜底

缓刑建议促履行

为明确各方责任,2024年12月10日,凉州区检察院组织法院、公安、人社、三家公司和被欠薪工人代表召开纠纷化解调解会,督促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被欠薪工人代表签订履行工资发放协议书。

检察官出示了两份关键证据:甲建设集团违法分包的合同条款、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挪用资金的银行流水。“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总包单位负有先行清偿责任。”检察官明确指出,“甲建设集团需先行向人社局保证金专户存入500万元,这是解决欠薪的底线要求。”当天下午,甲建设集团签订了工资发放承诺书,500万元保证金及时打入专用账户。

“简单判处刑罚并不能解决欠薪问题,让安某‘戴罪立功’更有利于彻底化解矛盾。”检察机关经调查认为,安某虽存在挪用资金行为,但亦受到甲建设集团账目不清的牵连,且案发后他积极筹款,已取得150余名工人的谅解。经综合考量法理与情理,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

2025年3月24日,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当法官询问是否愿意在缓刑期间督促完成结算时,安某承诺:“我马上推动三方确认,一个月内完成验收,两个月内完成决算,剩余工资半年内全部付清!”2025年4月27日,法院最终判处安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万元。判决生效次日,安某即携带检察院整理的《结算指引》前往甲建设集团总部推进后续工作。

系统治理

三份检察建议推动行业规范

“我们承认管理存在漏洞,一定按照建议要求整改!”今年6月10日,在检察建议宣告会上,甲建设集团负责人当着人大代表的面作出郑重承诺。

当日,凉州区检察院分别向三家企业送达检察建议,要求甲建设集团建立分包单位信用评价体系,明确工资支付条款;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立即清偿剩余工资,严格落实工资专用账户制度;乙药业公司加强工程款支付监督,建立欠薪预警机制。“检察建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凉州区检察院检察长杨晓萍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办结个案,更要让农民工不再为讨薪而奔波。”

近日,何磊向记者展示了三份检察建议的落实成效。如今,乙药业公司项目工地门口增设电子显示屏,实时公示工资发放情况;甲建设集团的分包合同中,工资支付条款已单独加粗注明;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财务系统已对劳务费与材料费实行分账管理。剩余欠薪正在积极筹措支付。司法的力量最终转化成了守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治理效能。(本社记者马震坤 通讯员陈婷婷 侯琬莹)

关闭